你的位置:365beat怎么下载 > 新闻动态 >
2019年国家铁路负债高达5.48万亿,五年过去,如今负债让人意外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3:53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6万多亿的高铁负债,这数字看着不心慌吗?再加上2019年国家铁路负债率高达65.98%,不少人那个时候就有疑问了:“这账,真能还得上吗?”可偏偏到了2025年,负债虽然飙升到6.22万亿元,但负债率却降到了63.8%。这就好比一个人欠的钱还在增加,但因为他赚得更多了,就显得没那么穷。问题是,这模式,真的走得通吗?

作为普通人,我们其实更关心的是:高铁修那么多,国家花了这么多钱,到底值不值?我们出门确实便捷了、偏远地区经济也被高铁带活了,但这些变化,能顶得住这越来越高的债务压力吗?要真是借钱发展没问题,那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深陷债务泥潭的发展案例了。今天我们不妨好好盘一盘中国高铁那些负债背后的秘密,这故事啊,可比我们以为的复杂得多。

先来说个扎实的数据:2019年的国家铁路总负债是5.48万亿元,负债率接近66%。这意味着铁路公司每赚10块钱,就要还掉快7块的债,日子过得相当紧巴。但奇妙的是,同一年,中国铁路总收入首次突破1.13万亿元,还赚了一小笔——25.2亿元,这盈利数字虽然忽略到尘埃里,但好歹是“扭亏为盈”了。

时间到了2025年,国家铁路的负债上升到6.22万亿元,但负债率居然下降了,掉到了63.8%。这听着有点“不合理”,债越来越多,咋就没这么压人了?其实原因不复杂:铁路的总资产也在狂飙。换句话说,高铁不光是“借钱修路”,还不停地往路边盖房子、拉客人,进账的速度明显比欠账快。这就好比你要买房子,房贷是涨了,但因为你工资翻了好几倍,月供看上去反而轻松了些。

不过,踏踏实实看,这么大个债就像个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悬在头顶,一时半会儿砍不掉。现在的良性循环,如果有一天高铁收入跟不上了,那这口“锅”可就沉重得砸倒一片了。

如果你以为中国高铁就靠借钱续命,那你真的低估它了。过去几年,中国高铁已经不单单只盯着“跑人”的票钱生存,它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多元化盈利的“大戏”。除了载客——就是我们平时买票,那些货运业务才是“大生意”,比如中欧班列通过高铁,运输的效率和范围,直接让“货贸全球化”不再是空话。

更神奇的是,高铁生意还做到了国外。比如中国把自己的高铁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,从泰国到印尼,再到欧洲,铁路成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。这些技术输出业务,实际上也补贴了国内高铁的运营。

当然,国内的样本中,最有代表性的还是“明星选手”京沪高铁。自2011年开通以来,仅用了几年,这条线路就开始盈利了。到2020年,它甚至直接进军资本市场,成为一家上市公司。京沪高铁的运营像是教科书,这证明了高铁的商业化潜力,但这个模板却不是每条线路都能复制。

不得不说,高铁是改变百姓生活的“大杀器”。以前从北京到上海,坐绿皮车得十几个小时,如今高铁不到5个小时就到了。这样的便捷,不光是时间加速,更是生活节奏的革命。一个更快更好的城市流通环境,也能倒逼城市经济更快发展。

但问题来了,高铁修起来容易盈利起来难。这种天价基建的特点就是,发达地区的线路有高流量,比如京沪、广深线,几乎天天爆满,这样的盈利能力谁看了不说句羡慕?可偏远地区,比如西部一些新修线路,别说赚钱了,连运营成本都是个“老大难”。人口稀少、经济基础薄弱,这些线路相当于是“硬掏腰包”建出来的。钱是不是真能靠未来的发展补回来,谁心里也没谱。

这就特别矛盾:国家不能只顾赚钱的线路而忽视不赚钱的,但偏远地区的亏损状态,又确实让整体财务背了个大包袱。

既然国内市场咋都做不够,那高铁“走出去”的逻辑非常清楚——去国外赚钱!中国高铁技术确实厉害,不少国家都看上了咱们的方案,可国际生意不比国内,这里面水深着呢。

以印尼雅万高铁为例,这项目从最初被寄予厚望,到建设过程中的复杂局面——包括当地的政治纠纷、资金问题,甚至文化差异导致的工程进度延迟,怎么都不像一本好账。再看泰国的高铁项目,虽然签了合同,可推进速度慢得让人抓狂。光技术本身过硬也不够,项目背后是政治经济等多重考量,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。

这也是为什么说,高铁“走出去”看似光芒四射,背后却充满风险。对外合作必须小心翼翼,毕竟国际生意的坑,比想象中多得多。经验告诉我们,接手任何海外项目之前,都得仔仔细细评估风险,否则就有可能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
高铁负债虽然庞大,但运营收入渐显起色,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说,暂时的债务压力还算可控。但在高负债的大背景下,铁路未来该怎么走,却需要更精细和多元化的策略。这里,我有两点建议,不妨一看:

第一,高铁不能只靠客运,“造血能力”得进一步搞多样化。货运、技术出口,甚至资本化引入更多市场力量,都是现成的方向。尤其是中欧班列,用铁路连通全球,这生意潜力巨大,发挥还远远不够。

第二,偏远地区的铁路亏损问题得想办法解决。政策可以适当倾斜,但也需要差异化的发展策略,想办法让这些线路自己先“跑”起来,再从地方参与和区域产业协同中,找到盈利的出口。

6万亿的负债听着吓人,但如果方向对了,也未必就是沉重的包袱。毕竟,大山靠背才能修出平坦大道,这条路,不走不行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
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